当前位置: 继续考研网 同等学力

2024年北大成立新学院 西北大学成立新闻学研究院

继续考研网

2024-09-22 07:50:18

北大成立新学院据北大新闻网消息,12月18日,北京大学智能学院成立仪式在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大厅举行。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邱水平、校长郝平,北大原常务副校长迟惠生,北大副校长张平文、黄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戴琼海,北大未来技术学院程和平院士,北大信息科 ...

(一)北大成立新学院

据北大新闻网消息,12月18日,北京大学智能学院成立仪式在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大厅举行。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邱水平、校长郝平,北大原常务副校长迟惠生,北大副校长张平文、黄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戴琼海,北大未来技术学院程和平院士,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彭练矛院士、北大教授朱松纯和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魏中鹏共同为北京大学智能学院揭牌。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现任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朱松纯将担任新成立的北京大学智能学院院长一职。





当天,朱松纯对北京大学智能学科的 历史 、进展和规划进行了汇报。


他在发言中介绍,北京大学是国内最早开展人工智能 探索 的教学科研单位之一,学科实力雄厚。1985年,在程民德、石青云、迟惠生、唐世渭等老一辈北大人的共同发起下,以数学系、计算机系、无线电系为主体,成立了信息科学中心,开始向信息学科交叉研究方向进军。进入21世纪,智能科学成为信息学科中最具发展前景和最具挑战性的研究领域之一。2002年,北京大学依托信息科学中心,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智能科学系,并于2007年在国内人工智能领域最早形成了本、硕、博完整培养体系。


朱松纯表示,智能学院将继往开来,积极响应国家的人工智能战略部署,支持建设北京人工智能国际“创新策源地”;支持北大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建设;推进人工智能实验班培养体系建设,培养世界级顶尖复合型人工智能人才。


资料显示,朱松纯,1986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系。1996年取得哈佛大学计算机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2002年起,加入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UCLA)任教,获终身教职 (副教授),2006年成为正教授。曾担任UCLA统计系与计算机系教授、计算机视觉、认知、学习与自主机器人中心主任。2020年11月起,加入北京大学。


朱松纯是人工智能领域全球著名的学者,主要研究包括通用人工智能基础、计算机视觉、统计建模与计算、认知科学、机器学习、自主机器人等。他在20世纪90年代率先将概率统计建模与随机计算方法引入计算机视觉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图像与视频的结构化解译框架、数理模型和统计算法,发展了广义模式理论。在认知科学领域,如视觉尝试推理、场景理解及人工智能等领域做出卓越贡献。

2024年北大成立新学院 西北大学成立新闻学研究院

(二)西北大学成立新闻学研究院

2013年1月24日,西北大学举行新闻学研究院成立大会。陕西日报社社长杜耀峰受聘担任院长。西北大学校长方光华表示,新闻学研究院的创办,有助于西北大学成为我国西部新闻与传播教学、研究、学术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并将对西北大学人文社科领域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新闻学在职研究生报名 https://www.eduei.com/xinwenxue/

介绍:

西北大学新闻学研究院于2013年1月24日成立,陕西日报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社长杜耀峰担任创始院长。西北大学是西北地区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西北大学的新闻传播教育和研究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为陕西乃至全国培养了众多的新闻与文化传播专门人才。西北大学新闻学研究院的创办,有助于西北大学形成阳光的学术文化形象,将对西北大学人文社科领域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西北大学新闻学研究院成立

新闻学在职研究生频道报道:1月24日,西北大学举行新闻学研究院成立大会暨院长聘任仪式。校长方光华颁发聘书,聘陕西日报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社长杜耀峰担任创始院长。

杜耀峰在应聘演讲中高度赞同方光华校长开拓创新的治学理念。感谢西北大学的聘任。作为国务院专家、国家级社科(舆论引导)课题研究员,杜耀峰从美国拉斯菲尔徳的“魔弹”论到中国的“工具”论,到“喉舌”论,再到美国申农的“信息”论,还有自己曾提出的“媒体立场”论,和最近提出的“不要忘记人民”等论点,提出在新媒体时代形成的新闻传播新形态中,新闻需要重新定义,尤其是新闻传播业的执政资源本质和功能越来越突显的状况下,新闻传播方式需要创新研究,新闻传播学教育需要改革创新。作为清华大学特聘研究员,杜耀峰对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精英团队表示敬佩,真诚邀请教授们精诚合作,顺乘新时期党中央“人民至上”、“人民主体”新的执政理念,共同参与课题研究,积极选取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具有国际前瞻性的研究课题,为陕西、中国乃至世界新闻传播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方光华在致词中对西北大学新闻学研究院成立和杜耀峰担任创始院长表示热烈祝贺和欢迎。他说新闻学研究院的创办,有助于西北大学形成阳光的学术文化形象,将对西北大学人文社科领域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希望研究院在杜耀峰院长带领下,发挥自身优势,多出精品成果,把研究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新闻传播学研究机构。

(四)西北大学新闻学研究院成立

—中国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五)北大挖人成立新学院;清华引入国际大牛 | 一周动态

整理 | 李言
聚 焦
北大挖人成立新学院

北京大学近日发布学校公告,宣布成立智能学院。据了解,人工智能领域国际领军人物朱松纯将担任该院院长。

朱松纯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计算机视觉、认知科学、机器学习等,曾3次获计算机视觉领域国际最高奖——马尔奖。2020年9月,朱松纯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回国,随后出任北大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讲席教授以及清华大学基础科学讲席教授。

北京大学于2002年创办中国首个智能科学系,并于2003年在国内率先设立“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后于2008年通过了增列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博士点。

今年10月20日,北京大学发布文章,回顾 探索 新工科之路,其中提到2021年10月至12月将成立计算机学院、电子学院、智能学院三大新学院。10月24日,北大正式官宣成立计算机学院,中科院院士杨芙清任名誉院长。


清华引入国际大牛

近日,清华大学发布消息称,国际顶尖数学物理学家尼古拉·莱舍提金(Nicolai Reshetikhin)正式入职清华,标志着该校数学科学中心再添一位国际一流数学家。

莱舍提金是量子群理论创始人之一、RT不变量的创始人之一、量子可积系统理论的重要推动人,泊松几何、辛几何的重要贡献者,Quantum Kac-Moody代数的重要贡献者、量子引力有关的量子6j记号的奠基者。

莱舍提金将与菲尔兹奖得主考切尔·比尔卡尔一同作为国际一流学者,带领清华求真书院学子,为培养下一代领军数学家倾注力量。莱舍提金已于秋季学期开设课程《纽结不变量与3维流形》。他在清华的研究工作主要围绕3个课题,即量子场论、对称、统计力学,可积性作为指引贯穿其中。


高 校

河南将组建新“电子 科技 大学”“航空航天大学”

11月2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网站发布《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提升高校 科技 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到组建电子 科技 大学、航空航天大学等新型研究型工科大学。

意见提到,吸引行业创新龙头企业和高端研究院所共同组建电子 科技 大学、航空航天大学等新型研究型工科大学,依托相关专业院校组建独立设置的美术学院、音乐学院、 体育 学院、外国语学院,填补本科高校类型空白;恢复重建仲景国医大学;在没有本科高校的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设立本科高校。

同时,持续加大对郑州大学化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和河南大学生物学一流学科建设的支持力度;支持河南理工大学等7所高校11个学科创建一流学科。


浙大人文学院调整!将分成文、史、哲三大学院

浙江大学日前调整该校人文学院体制机制,原人文学院完成 历史 使命,新组建文学院(筹)、 历史 学院(筹)和哲学学院(筹)。

根据浙大人文学院官网消息,浙江大学人文学院的前身是1897年成立的求是书院和育英书院的相关学科。1998年新浙江大学成立后,由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四校相关学科组建为人文学院。


高校老师隐瞒婚姻交往女学生?学校连夜通报:解聘

11月23日,有女生在微信发文举报称,上海外国语大学教师严某隐瞒已婚已育与其交往,同时还骚扰多名在校女生。当晚11点,上海外国语大学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对该教师予以解聘。

女生在举报文章中称,严某是体教部的一名老师,双方于2021年6月至10月交往。在此期间,严某否认自己有女友,而在10月17日,她才知道严某已婚。11月15日,女生向严某所在的体教部发送举报邮件。此后,该女生陆续知道,还有更多的女生被严某骚扰过。

11月23日下午,上海外国语大学官方微信公号发布消息称,学校收到举报,已对严某做出停课处理决定,并启动调查。当晚11点,学校微博发布消息称严某的行为已严重违背教师职业道德,影响恶劣。经研究决定,对严骕予以解聘;并按程序报请上级部门批准撤销其教师资格;同时启动党纪政纪处分程序。


人 事

哈工大迎来两位新任副校长

据哈尔滨工业大学新闻网11月24日报道,上级有关部门决定,孙雪、沈毅同志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试用期一年)。

孙雪,女,工学博士,研究员,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历任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学院党委副书记、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党委组织部部长兼党校副校长,2018年6月任党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2020年6月任哈工大党委常委。

沈毅,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博士研究生毕业。历任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常务副院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务处处长、本科生院副院长等。2019年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助理。


换帅!南京师范大学迎来新党委书记

11月22日,南京师范大学在全校干部大会上宣布,王成斌同志任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委员、常委、书记;免去胡敏强同志的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

王成斌,男,1968出生,中共党员,法学博士,研究员。2004年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经济 社会 学专业,2007年晋升研究员。曾任常州市副市长,常州市委常委兼任市委统战部部长,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党组成员、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等。主要从事经济 社会 学、高等教育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学校的主源可追溯到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高校行列。2000年南京动力高等专科学校并入。2015年成为教育部与江苏省共建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六)北京师范大学新学院成立暨研究工程启动仪式隆重举行

北京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频道讯 6月29日,北京师范大学在京师大厦举行中国易学文化研究院成立暨易学经典研究工程启动仪式。仪式由曹卫东副校长主持。

刘川生书记在致辞中指出,北师大始终以赓续传统、拓新文化为己任,中国易学文化研究院的建立,是顺应国家重大需求的一项创举,也是北师大贯彻国家协同创新战略、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举措。研究院将进行易学文献的全面梳理和体系建构,为进一步发挥易学对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资鉴作用,促进中国文化传承、传播作出应有的贡献。陈祖武先生致辞,对研究院的成立表示祝贺。

郝芳华副校长宣布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易学文化研究院成立,张涛教授担任研究院院长。刘川生书记、董奇校长、魏贻恒处长和社会爱心人士共同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易学文化研究院揭牌。

余敦康先生以“易学思想的当代价值”为主题作了报告,指出要把易学与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华民族复兴联系起来。成中英先生作了“易学思想在海外的传播和影响”为主题的报告,强调易学将在世界文明发展进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易学文化研究院,依托我校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优质的学术资源,整合高端人才,构建专业平台,是专门从事易学文化研究、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创新的教学科研机构。研究院将通过对易学典籍、易学文化的深入研究和易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全面建设,进一步挖掘和继承优秀的易学文化遗产,为实现中华文化的全面复兴、促进人类文明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中国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七)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全球科技创新促进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学术论坛顺利召开

2020年12月19日,由国际商学院主办的全球科技创新促进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学术论坛在我校行政楼507会议室顺利举行。出席会议的有: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孙有中,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浚,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沙飞,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卓军,国际商学院院长牛华勇,副院长邵明星,以及国内科技创新领域的近五十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

本次会议由全球科技创新促进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国际商学院副教授马潇宇主持。马潇宇首先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全球科技创新促进研究中心的成立背景、研究领域、活动规划、远景目标等内容。据悉,全球科技创新促进研究中心立足全球化视野和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北外多语种多区域多文化资源优势,汇聚国内外交叉学科知名学者与产业界资源,围绕语言科技、信息科技、材料科技、工业科技等四大重点领域,开展学术研究与智库建设、科技交流和创新资源对接等工作。中心将致力于成为促进我国科技自主研发创新,促进高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政产学研”融合发展,促进国际创新开放合作的公益性、综合性赋能平台。

孙有中副校长致欢迎词,他向莅临会议的各位学术界、产业界专家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中心的成立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中国的科技创新从来都不是封闭式的创新,改革开放40多年来,开放合作、交流互鉴对推动中国科技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的科技创新和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科技进步也越来越需要中国。一方面,我们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高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学习借鉴更多的国际先进经验,同时向世界分享更多的中国科技成果,推动创新要素和资源的双向流动。全球科技创新促进研究中心当扛此重任,努力通过智库服务、研究支持、知识分享、应用指导等多种形式推动中国乃至世界的科技创新进程。

王浚院士在《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的主旨发言中表示,中国要进入创新型国家的前列,还有三方面的道路要走:一要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推动国内自主研发创新;二要促进科技成果规模化应用,构建高校产业协同创新平台;三要打造全球开放合作机制,提升科技创新合作层次。全球科技创新促进研究中心正在朝这三个方面努力。首先,以“语言科技” 为牵引,带动多领域国产自主创新的研发进程。其次,在“破四唯”背景下,搭建科技成果转化的促进平台。最后,在“新全球化”大潮中,助力国内先进科技创新成果面向一带一路、二十国集团等国家的跨国门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

王沙飞院士在《信息科技中的创新与发展》的主旨发言中表示,当前我国在信息技术发展方面有很多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也能看到,我国与强国技术上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在科技创新能力尤其是核心关键技术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全球科技创新促进研究中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可以预见中心的成立和发展,将有助于推动信息科技的提升,优化信息资源的配置。期待中心通过不断发展能够有力促进我国各领域的科技自主研发创新,打造科技创新的交流平台,持续构建科技成果的转化平台。

刘卓军研究员在《大学科技创新促进中心的机遇与挑战》的主旨发言中表示,从长远提升经济质量的角度来看,国家提出要以内循环为主,增长注重双循环。而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就要充分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北外能够通过建立全球科技创新促进研究中心这样一种方式,来具体参与到科技创新的“政产学研”工作和事业当中来,这是非常好的,具有独特地位。建议中心既要利用北外校内的优质资源,也要以开放的姿态欢迎其他有同样价值观的高校或企业加入中心,一起把中心做大做强。

接着,孙有中副校长、王浚院士、王沙飞院士、牛华勇院长共同为全球科技创新促进研究中心揭牌,所有嘉宾合影留念。

在学术论坛环节,各位嘉宾围绕“新发展格局下的科技创新 -新动能 新模式 新融合 新价值”展开深度讨论。其中天津大学讲席教授杨全红和清华大学长聘教授杨德林就“新动能-促进我国科技自主研发创新”主题分享了相关建议。彩云科技联合创始人肖达和北京外国语大学佛山研究生院副院长梁野就“新模式-促进高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主题分析了实施路径。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冉伦和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严威就“新融合-促进“政产学研”融合发展”主题分享了模式经验。蓝谷教育集团创始人黄翔就“新价值-促进国际科技创新开放合作”主题提出了发展意见。元达-温斯顿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潘尤迪还补充了“新保障-促进创新与转化合理合法”主题,提出了“科技向善”的原则。

最后,国际商学院牛华勇院长做总结致辞,他提出未来的商学院都将变成半个科技学院,北外国际商学院近年来也在致力于将经典的商科理论与科技创新结合起来,将北外的语言、文化、国别等优势转化为科技创新中促进的力量。希望全球科技创新促进研究中心做好规划,以最快的速度、最开拓的胸襟,推动科技创新向善良美好的方向发展。

相关文章
头条热榜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