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
】「艺术要创新,要与众不同。」细心研究艺术材料学而创立具有独特风格、后现代表现主义华裔艺术家任敏(Ming Ren)教授的最新画册「画中有诗」(Poetry in Painting),最近得到国会图书馆认可及收藏。
在三藩市市立大学、市美术学院、罗德岛美术学院教授油画、中国画的任敏教授,昨日接受本地中文传媒采访,谈起了个人走上艺术、发愤图强的路程。他由自我兴趣爱好开始,从小自学绘画,之后在浙江展览馆任美工,20多岁时,就主持了3千多人展览的设计布置。任职美工期间,他向很多专业画家学艺,终於在1980年,以千对一的比例考入了位於杭州的浙江美术学院(1993年改名为「中国美术学院」)。
他毕业后留校任教,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他又以独特的眼光发觉到西方渴望了解中国的需求,特别是对清代后的中国艺术。他精心制作了3千多张幻灯片,准备了中国当代艺术的系列讲座,受到多个西方国家艺术学院的讲学邀请,包括哈佛大学、波士顿大学、英国的艺术学府等。
最后专修油画的任敏选择前往美国罗德岛美术学院,成为年轻的客座教授。2000年前,他专注大型油画与丙烯画;2000年后,他开始研究艺术材料学。
「要知道用丙烯材料、各种媒介、粉末、颜料混合创作,产生的综合反应,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任敏手指向画册「画中有诗」中的一幅「喜马拉雅山的暖风」作品,这幅画於2003年12月得到意大利佛罗伦萨国际现代艺术双年展中的金奖。
任敏将这种将灵感与当时作画的状况结合起来,即兴创作称为「后现代表现主义」。去年他准备专辑画册,罗德岛美院院长Roger Mandle为他写序,印制画册还未完成时,已得到了国会图书馆的认可,要求将之收藏。
「做事要尽力,要有吃苦的精神,」经历过中国文革的任敏,在恢复高考后考入浙江美院,和其他学生一样非常珍惜得来不易的机会。不论假日、天寒地热,他都如饥似渴地学画;他也在当时材料资源极其短缺的情况下自学英语,如今这一切经历成为他走上不断创新、突破风格的人生动力。
「艺术讲究创新,独一无二,」任敏透露未来仍将继续在材料艺术上进行更多研究,为大众创作美的作品。
国会图书馆将於24日举行任敏画册等的收藏仪式,他会亲赴华府参加
中国美术学院考研资料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qJXbybuU1r-IT1lHsf-VHA
提取码: 7i9y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二)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的介绍
油画系是一个以研究油画媒材作为主要绘画创作手段为专业主攻方向的教学与研究单位。学术思想:中西融合、兼容互补,艺理并重、多元并举、融汇创新。其教学目的是着重培养油画技法和理论上具有全面的艺术素养,并具有坚实的造型基础和创造指向的艺术专门人才。该系现今设立五个工作室:历史绘画工作室,新具象绘画工作室,具表绘画工作室,多维绘画工作室和综合绘画工作室。主要课程:素描造型基础,色彩,速写,写生,创作,油画材料及制作等。现任系主任:杨参军;副主任:章晓明、孙景刚现任系党支部书记:章晓明
(三)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的大事记
1928年国立艺术院在杭州罗苑成立,设立国画、西画、雕塑、图案四个系和研究部,林风眠任院长,吴大羽任西画系主任、教授,克罗多(法)任研究部导师,李风白、立骧(超士)、王悦之(刘锦堂)、蔡威廉于开系之初任西画系教师。学制五年:预科两年,本科三年。招生春季56名,秋季80名。学术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蓄。口号: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创办《亚波罗》学刊,成立以本院教师为基础的艺术运动社--一八艺社。1929年林风眠主持合并国画、西画为绘画系。合并绘画系后油画与国画的课时比例为5∶1。 10月,国立艺术院更名为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招生春季研究生8名,秋季本科103名。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11月本校迁诸暨,沿浙赣线至贵溪县。1938年国立杭州艺专与国立北平艺专在湖南沅陵县合并为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艺术为抗战服务,艺术反映社会生活始为本校风尚。1939年采纳潘天寿建议,中西画分科。国立艺专经贵阳至昆明,岁末迁呈贡县安江村。中华全国美术界抗战协会成立,本系教师多人参加。1945年在重庆举办现代绘画联展,本校林风眠、庞薰琹、方干民、赵无极、关良等参加,提倡现代中国绘画艺术与现代世界艺术合流。抗战胜利,教育部令: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保留校名,该校永久地址,业经决定迁设杭州。派徐悲鸿赴北京重建国立北平艺专。创西画画室制,西画二年级采取自选教授画室学习。1946年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迁回杭州。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画与西画合并为绘画系。设立绘画、雕塑、图案三系。实行本科五年制,一、二年级不设系称预科,三年级分绘画、雕塑、图案。教学以年画、连环画、宣传画为主。1950年11月国立艺专改名为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但保持独立性,与中央美院无隶属关系,归华东文化部领导。设绘画、雕塑、实用美术三个系和研究部。1952年绘画系分设油画、彩墨画、版画三科。教育部、文化部联合提出:学院以培养美术创作人才为主。1953年学院被中央确认为全国美术教育最高学府。绘画、雕塑本科学制改为五年。1954年绘画系设油画、彩墨画、版画三科,黎冰鸿任油画科主任。设立附属中等美术专科学校。1955年撤消绘画系,油画、彩墨画、版画改科为系,黎冰鸿任油画系主任。北京举办油画训练班。聘马克西莫夫(苏)任教,学院王流秋、王德威、汪诚一、于长拱四人选派入学,学制二年。1957年王德威主持油画系工作。1958年校名改为浙江美术学院。1960年王德威任油画系主任。10月罗马尼亚画家博巴来学院主持为期两年的全国油画训练班。1961年油画系成立工作室,招收本科生8名。第一工作室:方干民(林达川、胡善馀、费以复、吕洪仁)。第二工作室:倪贻德(徐君萱、金一德、汪诚一)。第三工作室:黎冰鸿(肖峰、全山石、王德威)。1964年油画系试办两年的工作室教学暂停。取消模特儿、下厂、下乡画速写。下半年全系师生至萧山长河、大庄二地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长达一年。1969年校名改为浙江工农兵美术大学。1970年校名恢复为浙江美术学院,成立绘画系,取消国画、油画、版画等系。1977年恢复油画系,全山石任系主任。文革后首次恢复高考招收本科生13名。1978年招收本科生15名。文革后首次招研究生班,导师为王德威、全山石,学生7名。1981年油画系分三个工作室。第一工作室主持人王流秋,召集人徐君萱; 第二工作室主持人莫朴,召集人汪诚一;第三工作室主持人黎冰鸿,召集人全山石。1984年撤消工作室,恢复年级制教学;郑胜天任油画系主任。1985年举办赵无极绘画讲习班,历时一个月,向全国各院校招收学员28人。赵无极被聘为浙江美术学院客座教授。1987年英国斯莱德美术学院尤恩尤格鲁来油画系三年级教学三周;师生参加首届中 国油画大展, 徐芒耀油画《我的梦》、章晓明油画《七里铺》、徐唯辛油画《馕房》均获优秀奖。1989年油画系师生参加第七届全国美展焦小健油画《挚爱》、杨参军油画《历史的残页--戊戌六君子》均获铜奖。1990年修订教学大纲,明确教学中贯彻两段机制。胡振宇任油画系主任。1991年《浙江美术学院专业教学大纲》开始实施,导师负责制实施办法和教研室工作条例出台。1992年举办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双年展。1993年学院更名为中国美术学院。旅法画家司徒立被聘为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首次来系讲学,在助教进修班和三年级举办具象表现绘画讲习班。1994年油画系师生参加第八届全国美展,章晓明、焦小健、蔡枫的油画《水调歌头》和施峥的油画《国色天香》均获铜奖。1995年油画系全系教员赴南浔小莲庄研讨油画系的教学改革,提出改革两段制,逐步建立和健全绘画方法论体系。招收作为教学改革的具象表现绘画试点班本科生12名。1996年许江任油画系主任。1998年章仁缘任油画系主任。2001年由司徒立、许江、章晓明、杨参军、焦小健共同参与的具象表现绘画基础方法教学获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院教学成果一等奖;由许江、章晓明、杨参军、焦小健合作的具象表现绘画创作与教学获浙江省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2002年油画系正式实行工作室制,成立四个工作室。第一工作室(历史与主题性绘画工作室),主持人章仁缘;第二工作室(新具象绘画工作室),主持人陈宜明;第三工作室(具象表现绘画工作室),主持人焦小健;第四工作室(多维表现绘画工作室),主持人井士剑。《回返的出逃》常青个人作品展在上海美术馆举办。2003年由司徒立、许江、章晓明、杨参军、焦小健共同参与的艺术现象学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申报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重点课题;油画系全体师生及部分研究生参加在西湖美术馆举办的,由浙江省美术家学会、浙江省油画家协会主办的探索与前瞻--浙江省油画大展,伍德(德国)夏季学院教师来油画系进行为期半个月的绘画技术讲学。2004年旅法艺术家、老校友赵无极先生来油画系作学术访问,两次在课堂进行教学示范。第一工作室申报的《新历史绘画教学》获2004年院教学成果一等奖、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三工作室申报的《视象中的直觉》创作教学获2004年院教学成果一等奖、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油画系师生参加第十届全国美展,研究生蒋梁的油画《祈思》,本科生陈欣的油画《视象地平线》均获银奖,杨参军的油画《镜》获铜奖。2005年油画系师生参加月映浙潮--2005年浙江油画大展,共获金、银、铜、优秀奖34项。2006年杨参军任油画系主任,章晓明、孙景刚任副主任。油画系教师参与全国重大历史画工程创作活动,有八件草图通过初选。油画系12位教师受邀参与浙江省重大历史画工程创作活动。《远望--许江的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艺术地理》、《漫步江湖》--井士剑作品展分别在中国美术馆和上海美术馆举办。2007年全体教师参加浙江省油画名家邀请展,同时举行中国美术学院油画创作学术研讨会,并出版《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教师作品集》。
(四)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的教学机制
油画系的前身是西画系,成立于1928年,首任主任吴大羽。在系七十九年的不同时期的教学机制的变革中,都是围绕着年级制与工作室制展开的。如图所示: 年 代 校 名 系科形式 教学形式 历任工作室导师 1928年 国立艺术院 西画系 年级制 1944年 国立艺术专科学校 西画科 画室制 林风眠、李超士、方干民倪贻德等主持画室 1950年 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 绘画系 年级制 1962年 浙江美术学院 油画系 画室制 方干民、倪贻德、黎冰鸿等主持画室 1977年 浙江美术学院 油画系 年级制 1981年 浙江美术学院 油画系 画室制 分三个工作室:第一工作室主持人:王流秋召集人:徐君萱第二工作室主持人:莫 朴召集人:汪诚一第三工作室主持人:黎冰鸿召集人:全山石 1984年 浙江美术学院 油画系 年级制 2002年至今 中国美术学院 油画系 工作室制 分四个工作室:第一工作室导师:章仁缘教师:翁诞宪、崔小冬第二工作室导师:孙景刚教师:陈宜明、王羽天、常 青第三工作室导师:杨参军教师:章晓明、焦小健第四工作室导师:井士剑教师:成南炎、何红舟(工作室主持人每年有所变动) 从上述表格当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的教学机制的变迁始终在工作(画)室制和年级制之间进行。这样的分分合合实际上体现了艺术教育的特殊性和教学规范之间存在着的潜在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正是近几年来油画系全体教师研究、探索的中心议题。 第一工作室1) 追求方向:历史与主题性绘画工作室。强调油画的叙事性传统和现实主义精神的艺术追求方向。2) 学术思想:强调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精神塑造,强调整体文化视野中的思想资源和自我认识,强调主题 性绘画的历史感的显现,强调油画叙事性表现的传统与发展。 3) 教学特色: 学习和吸收人文视野中的广泛的思想资源,在此基础之上涉入主题叙事性绘画语言的学习与思考。本工作室教学重视传承古、今、中、外主题性绘画的现实主义优秀遗产,研究西方油画的传统技法,并以民族文化与时代情感的融合来塑造富于历史感的精神内涵。 4) 历史沿革:它承袭了油画系艺术发展的主脉,承袭了教学中大型历史画、主题性绘画及写实性绘画的传统。 5) 师资特点:该工作室的教师都有对历史画,大型主题性绘画的创作经验和教学经验。 6) 特色课程:开设有大型绘画解析、传统油画语言研习等特色课程。 第二工作室:1) 追求方向:新具象绘画工作室。强调写真的描绘性传统,体现时代精神的艺术追求方向。 2) 学术思想: 强调“主客”合一的创造性表现,强调在油画描绘性传统的继承的基础上体现绘画本身的生机和生意,使绘画走出摹仿性的圈子,而安顿在艺术世界的创造之中。 3) 教学特色:重视传统的写生精神的培养,重视严谨的治学精神与创作热情相结合,重视造型意识和色彩的个性语言的相结合。提倡各种具象艺术流派的共存,提倡对前人优秀成果的了解和学习,提倡在写生意义呈现过程中来开启学生的艺术个性。 4) 历史沿革:继承和发展具象油画语言与中国艺术精神相结合的传统。 5) 师资特点:该工作室教师具有长期具象绘画的创作研究和教学经验。 6)特色课程:开设有自选主题创作等特色课程。 第三工作室:1) 追求方向:具象表现绘画工作室。强调具象表现绘画方法论体系,重视与中国传统精神融通的艺术追求方向。 2) 学术思想:以“回到事物本身”为宗旨,强调人与世界相即相融的境域关怀。以现象学为基本方法来揭示视觉的呈现过程,在主客体之间寻求新的思想基础和创作方式,实践中西融合深层次取向的新的可能性。 3) 教学特色:强调“看”的方式,研究和发掘自身视觉方式的表达,强调写生,去除先在的概念或自然主义的理解模式。 强调“人在其中”的境域构成关系,提倡学生在学习中主动遭遇问题,并领悟艺术创作的本质。 4) 历史沿革:它吸取了“现象学”和“存在主义”理论的思想成果,承袭了系十几年来“具象表现绘画基础方法教学”实践的传统。 5) 师资特点:该工作室教师长期致力于该方向的教学与创作实践。 6) 特色课程:开设有风景构成练习、自选主题创作等特色课程。 第四工作室:1) 追求方向:多维表现绘画工作室。强调油画的表现性与开放性传统、重视其综合形态的艺术追求方向。 2) 学术思想:重视当代人文精神,重视以绘画的方式认识事物,强调以当代人文思想为思考的基础来建构新的教学思维和平台。强调思想资源的多维化,基础资源的多元化和绘画性表现空间的多样化。要求同学在多种界面上综合地、多维地思考艺术创作的问题。 3) 教学特色:强调对传统绘画精神性的理解,对当代绘画多样性的基本结构进行多元统一的研究。强调对艺术本体和艺术形态进行探索,强调开放创新性原则的自律,注重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 4) 历史沿革:它继承了我系思维开放,注重形式研探的教学传统。 5) 师资特点:该工作室教师在多维的油画表现语言上的探索富有成果,教学经验丰富。 6) 特色课程:开设有空间阐述等特色课程。 第五工作室:1) 追求方向:综合绘画。以中西文化精神的会通融合为契机,拓宽学科和媒介界限,探讨中国当代绘画。 2) 学术思想:立足中国当代绘画探索与研究,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绘画中的重要性,探索、构筑适合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教育新模式。重视传统,关注现实,比较融合,综合创新。 3) 教学特色:以中西绘画研究与实践为基础,注重当代文化综合性思维方式的引导和教学实施,通过现当代与传统的比较学习和实践,拓宽视觉界域,综合运用绘画的造型语言。培养具有中国人文内涵和全面绘画艺术素质的当代艺术人才。 4) 历史沿革:秉承“中西融合”,倡导本专业“兼容并蓄,综合创新”的现代教育理念。 5) 师资特点:该工作室教师具有独立探索不同绘画媒介的经验和成果,并长期致力于当代综合绘画的教学、理论和实践。 6) 特色课程:开设现当代素描-色彩-材质的绘画形式语言探索及中国传统艺术语言转换等特色课程。
(五)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在哪个校区
中国美术学院分了南山、象山、张江3个校区。1、南山校区地址:上城区南山路218号(近涌金门)2、象山校区地址:杭州转塘镇3、张江校区地址:春晓路109号中国美术学院建于1928年,时称“国立艺术院”,1929年,更名为“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1938年,改名为“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50年,成为“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1958年,改名为“浙江美术学院”,1993年,更名为“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占地1000余亩,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地跨杭、沪两市,共有在校学生9000余人,其中本科生6500余人,研究生800余人,留学生100余人,专科生1900余,教职工约千人,其中教授110人,副教授196人。 截至2018年12月,中国美术学院为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机构。
(六)中国美术学院和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那个比较好
中国美术学院考研资料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qJXbybuU1r-IT1lHsf-VHA
提取码: 7i9y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中国美术学院》百度网盘免费资源下载: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qJXbybuU1r-IT1lHsf-VHA
提取码:7i9y中国美术学院。当然不会啦。其实嘛,再好的学校也会有烂人,再差的学校也会有牛人努力+坚持就好
(七)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四工作室)研究生学硕考试除了英二和油画,政治外,还考什么?
,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或日语专业基础和专业技法(八)考巴黎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需要什么测试。他们承认中国的美院文凭吗?
承认的,但需要经过外语测试,还需要提交作品集,经过笔试、面试两关。
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是继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博洛尼亚美术学院后的世界第三所美术学院已有三百年的历史。作为全世界顶尖殿堂级的美术学院,它不仅在全世界的高等美术院校中影响巨大,在中国美术界影响也最为深远,中国的老一辈油画家徐悲鸿、林风眠、颜文梁、潘玉良、刘开渠、吴冠中、李风白等名家就毕业于这所学校。
性功能测试英语比法语重要!根本不考雅思。要考法语 两种考试TCF 或TEF是随机的。分数要求没有具体,不过要面试就是cela.面试很重要。实际考查你的法语应用能力。
还有法国不说研究生,只说年级,一定年级就能拿master学位,承认中国文凭,但承认的只是参考,根据以往经验,根本不可能直接读硕士,因为法国人很牛比,巴黎美院更牛比,过去5年只有一个中国学生成功录取。还考了三年,工作了两年。基本半个艺术家了。你应该去战斗法国论坛上看看,不过最好不要问这样的问题。。会受到无情的打击。有一个例子,中央美院雕塑5年毕业的学生,考了2年,第2年被录取,差入巴黎美院的第2年进行学习(他们不管你已经有的文凭是什么,他们觉得你有资格到那个年级就把你排那个年级,而且还是在那个年级有个别人退学或被开除留出了空位给你)。
不过我觉得没有不可能的事情,是男生吗?如果是男生,家里条件比较好,可以毕业先申请一次,然后选一个保底的学校先去读。然后再考巴黎美院。需要不一般的魄力和才气。毕竟读出来就是牛人一个了,回国就成超人了。
我国美的,垃圾的一设计专业。明年打算去法国。之前对巴黎高等装饰学院(设计类和巴黎美院同等地位一学校)抱有希望。。结果发现是不可能的。我们学校也就一个人进,是个老师,韩国人,在法国从本科开始读的,毕业后在一法国学校任教了几年再考上的巴黎高等装饰学院。。。牛人。
补充一下,需要的测试就是我说的法语机考,tef tcf随机,还有就是cela法语面试,然后你考那么好的学校要提前申请给作品和平是成绩,作品要成册,不是作业时作品。然后他们如果对你的作品有兴趣就会安排时间给你面世,面试要考即兴发挥,一些理论,主要是看你有没有才,大多数中国学生都不能通过。在国内的作品大多他们都看不上。去了会发现,法国真的在艺术设计领域比我们牛太多了,你说那些什么意境什么他们根本不要听。记住他们觉得他们的文化审美最牛比,觉得我们的是“亚文化“不是主流也没什么希奇。另外作品要有“只有你做的出来的“的魄力,技术他们不是很在乎,因为知道中国学生技法没问题。